欢迎浏览房屋局
 

以民为本 不忘初心

2022年6月28日

香港25年前回到祖国怀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我们从此走上与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践行「一国两制」这伟大创举四分一个世纪,我们力求开拓、前进,不断扩展香港内部交通网络,为市民通达出行而努力;我们力求加强与内地的运输接驳,让香港与内地做到无缝连接,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我们全力以赴觅地建屋的同时,尽力纾减基层市民生活困苦。在祖国坚强后盾的支持下,我们将持续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以民为本,努力奋斗。

贯通祖国 联系全球

97年时,全港道路总长约1831公里,共有10条主要行车隧道,青马大桥、汲水门桥刚刚落成。经历25年发展,现时,我们道路网络的总长度已增加至2193公里,行车隧道增加至22条,包括近年落成启用的屯门赤鱲角隧道及中环湾仔绕道。连同其后通车的汀九桥、深圳湾大桥、昂船洲大桥、港珠澳大桥,以及行将成为新地标的将军澳跨湾大桥,现时全港有合共七座大型桥梁。

香港铁路网络在97年共有51个重铁站,约109公里长的铁路系统。时至今日,全港铁路网络总长度已增加近1.5倍,达到271公里,重铁站增加近一倍,共有99个车站。97年时只是处于准备工程阶段的西铁线,去年已接通马鞍山线,演化为屯马线;百年铁路东铁亦在今年跨越维港,直通港岛,形成两条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铁路大动脉。

打通与内地运输脉络是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支持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航空枢纽的关键组成部分。1988年,各种跨境交通工具的乘客量平均每天为9.5万人次,到了2019年跨境客量每天平均起过64万人次,差不多每十年增加一倍。

过去五年,我们有三大基建相继落成,让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促进香港与内地及澳门特区的人流和物流。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让我们的铁路网连接国家超过3万公里的高铁网络,毋须转车直达58个内地站点。全长55公里,现时世界最长的桥隧组合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开通,开辟了往来澳门与珠海的陆路交通选择。第七个港深边界陆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启用,由香港大埔出发到深圳龙岗,现时只需约31分钟车程。

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已在今年4月完成飞行校验,将于今年稍后启用。整个三跑道系统预计在2024年完成。扩建后的机场预期每年可以处理1.2亿人次旅客和1千万公吨货物。预计今年落成的「多式联运中转客运大楼」,亦将便利来自澳门及内地的旅客使用香港国际机场的中转服务。

香港的商品出口金额,在2021年排行全球第六。香港一直是世界十大货柜港之一,更是区域中转枢纽,2021年吞吐量近1800万标箱,而目前每星期约有270班国际货柜班轮,前往全球近600个目的地。香港有近900家与船务相关的公司,提供优质高增值海运服务。来年将投入运作的高端物流中心,配合位于香港国际机场、同时拥有鲜活货物运输、医药品冷链运输及活生动物运输三项专业物流技术管理认证的空运货站,可推动高增值物流发展。在香港国际机场与大湾区港口之间发展的「海空货物联运」,已在香港和东莞间试运,以确立整套操作流程,日后继续积极发展,扩大香港国际机场的腹地。

回归25年来,香港的建屋步伐从未停步。97年时,全港约有94万个私人楼宇单位,现时已增加74万个至约168万个。香港房屋委员会及香港房屋协会在过去25年,兴建了超过54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现时共逾128万个单位。

过去四分一世纪,我们先后从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疫情、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中浴火重生。然而,经历这些外围环境波折,加上社会发展对城市规划有不同期望,令本港土地发展几乎陷于停顿。市民家庭构成模式的改变,亦衍生了更多住屋需求。

香港各阶层市民对土地不足引伸的民生问题有切肤之痛,尤其是社会资本最少的基层市民。香港社会富裕,却有约20万人住在劏房,他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故事,但诉求却是一致。走访地区时,租金贵、地方细、被滥收水电费等,是我们不时听到的声音。父母带着小孩,挤在狭小劏房内,活在劏房世界里的儿童,想像的空间也受到限制。能在安全、衞生的环境下,过着有尊严的生活,是他们的共同祈盼。

近年,公营房屋供应逐渐回升,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内的公营房屋建屋量达9.32万个单位,较对上五年增加约2.6万个。展望未来十年,我们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足以兴建约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可以满足30.1万个公营房屋的需求。

披荆斩棘 回应基层

房屋委员会正全速透过新进建筑技术及科技,增量提速,加快建筑步伐,包括采用预制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法、扩大应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利用手机和应用程式进行工地监管、引入建造机器人技术、雷射测量技术及无人机等。我们亦会在合适项目引入「设计及建造」采购模式,进一步优化整个建造流程。房委会亦会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有序推展10个重建计划,可提供约3万个单位,释放土地潜力,增加长远供应。

在长远房屋供应未到位前,我们必须回应基层家庭对改善生活和居住环境的渴望。我们积极推动过渡性房屋,既为基层家庭提供安全衞生的居所,亦减轻他们的租金负担,让他们可以累积社会资本。已投入服务的过渡性房屋(5 215个单位)连同已拨款兴建、并预期于2023年底前陆续入伙的项目(15 098个单位),已有逾2万个单位。

我们去年6月底推出为期3年的「现金津贴试行计划」,向现时非居住于公营房屋、没有领取综援、轮候公屋超过三年及并未获得首次编配的一般公屋申请住户提供现金津贴。截至今年5月底,我们已向约74 500个合资格申请住户发放合共约16亿元现金津贴。劏房租务管制的新法例亦已于今年1月22日生效,为劏房租客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包括为期4年的租住权保障、限制续租时的租金加幅,以及禁止业主向租客滥收公用设施费用,如水电费等。

过去数年,香港经历多个史无前例的挑战。2019年下半年,我们经历黑暴虐肆的动荡,反中乱港份子破坏公共秩序的冲击,鼓吹「港独」、「自决」,意图藉选举夺权,全港市民一同受害。在中央果断落实标本兼治的《港区国安法》,及后又透过完善选举制度,依照国家《宪法》履行中央对特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让香港迎来由乱转治的局面。

疫情期间,我们充分感受到国家对香港的关爱,香港只要有求、内地必定有应,抗疫方舱迅速就位,内地医护来港驰援。中央亦确保内地供港抗疫物资无缺,包括鲜活食品、其他生活必需品、生产物资,以至医疗用品,都源源不绝供应,让全港市民可以无后顾之忧。

从回归祖国一刻开始,香港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航程。过程中虽曾遇到困难挑战,但廿五年来,祖国一直是香港最坚强后盾。只要我们能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在落实《港区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后的今天,我们定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要以民为本,不忘初心,我们将可迎来更辉煌的岁月。

(原文于2022年6月24日之香港商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