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以民為本 不忘初心

2022年6月28日

香港25年前回到祖國懷抱,完成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一步,我們從此走上與祖國共同發展、永不分離的寬廣道路。踐行「一國兩制」這偉大創舉四分一個世紀,我們力求開拓、前進,不斷擴展香港內部交通網絡,為市民通達出行而努力;我們力求加強與內地的運輸接駁,讓香港與內地做到無縫連接,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我們全力以赴覓地建屋的同時,盡力紓減基層市民生活困苦。在祖國堅強後盾的支持下,我們將持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以民為本,努力奮鬥。

貫通祖國 聯繫全球

97年時,全港道路總長約1831公里,共有10條主要行車隧道,青馬大橋、汲水門橋剛剛落成。經歷25年發展,現時,我們道路網絡的總長度已增加至2193公里,行車隧道增加至22條,包括近年落成啟用的屯門赤鱲角隧道及中環灣仔繞道。連同其後通車的汀九橋、深圳灣大橋、昂船洲大橋、港珠澳大橋,以及行將成為新地標的將軍澳跨灣大橋,現時全港有合共七座大型橋樑。

香港鐵路網絡在97年共有51個重鐵站,約109公里長的鐵路系統。時至今日,全港鐵路網絡總長度已增加近1.5倍,達到271公里,重鐵站增加近一倍,共有99個車站。97年時只是處於準備工程階段的西鐵綫,去年已接通馬鞍山綫,演化為屯馬綫;百年鐵路東鐵亦在今年跨越維港,直通港島,形成兩條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鐵路大動脈。

打通與內地運輸脈絡是香港依托祖國,面向世界,支持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與國際航空樞紐的關鍵組成部分。1988年,各種跨境交通工具的乘客量平均每天為9.5萬人次,到了2019年跨境客量每天平均起過64萬人次,差不多每十年增加一倍。

過去五年,我們有三大基建相繼落成,讓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促進香港與內地及澳門特區的人流和物流。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讓我們的鐵路網連接國家超過3萬公里的高鐵網絡,毋須轉車直達58個內地站點。全長55公里,現時世界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開通,開闢了往來澳門與珠海的陸路交通選擇。第七個港深邊界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啟用,由香港大埔出發到深圳龍崗,現時只需約31分鐘車程。

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已在今年4月完成飛行校驗,將於今年稍後啟用。整個三跑道系統預計在2024年完成。擴建後的機場預期每年可以處理1.2億人次旅客和1千萬公噸貨物。預計今年落成的「多式聯運中轉客運大樓」,亦將便利來自澳門及內地的旅客使用香港國際機場的中轉服務。

香港的商品出口金額,在2021年排行全球第六。香港一直是世界十大貨櫃港之一,更是區域中轉樞紐,2021年吞吐量近1800萬標箱,而目前每星期約有270班國際貨櫃班輪,前往全球近600個目的地。香港有近900家與船務相關的公司,提供優質高增值海運服務。來年將投入運作的高端物流中心,配合位於香港國際機場、同時擁有鮮活貨物運輸、醫藥品冷鏈運輸及活生動物運輸三項專業物流技術管理認證的空運貨站,可推動高增值物流發展。在香港國際機場與大灣區港口之間發展的「海空貨物聯運」,已在香港和東莞間試運,以確立整套操作流程,日後繼續積極發展,擴大香港國際機場的腹地。

回歸25年來,香港的建屋步伐從未停步。97年時,全港約有94萬個私人樓宇單位,現時已增加74萬個至約168萬個。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協會在過去25年,興建了超過54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現時共逾128萬個單位。

過去四分一世紀,我們先後從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疫情、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中浴火重生。然而,經歷這些外圍環境波折,加上社會發展對城市規劃有不同期望,令本港土地發展幾乎陷於停頓。市民家庭構成模式的改變,亦衍生了更多住屋需求。

香港各階層市民對土地不足引伸的民生問題有切膚之痛,尤其是社會資本最少的基層市民。香港社會富裕,卻有約20萬人住在劏房,他們每個人有着不同的故事,但訴求卻是一致。走訪地區時,租金貴、地方細、被濫收水電費等,是我們不時聽到的聲音。父母帶著小孩,擠在狹小劏房內,活在劏房世界裡的兒童,想像的空間也受到限制。能在安全、衞生的環境下,過着有尊嚴的生活,是他們的共同祈盼。

近年,公營房屋供應逐漸回升,本屆政府五年任期內的公營房屋建屋量達9.32萬個單位,較對上五年增加約2.6萬個。展望未來十年,我們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足以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可以滿足30.1萬個公營房屋的需求。

披荊斬棘 回應基層

房屋委員會正全速透過新進建築技術及科技,增量提速,加快建築步伐,包括採用預製技術、組裝合成建築法、擴大應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利用手機和應用程式進行工地監管、引入建造機器人技術、雷射測量技術及無人機等。我們亦會在合適項目引入「設計及建造」採購模式,進一步優化整個建造流程。房委會亦會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有序推展10個重建計劃,可提供約3萬個單位,釋放土地潛力,增加長遠供應。

在長遠房屋供應未到位前,我們必須回應基層家庭對改善生活和居住環境的渴望。我們積極推動過渡性房屋,既為基層家庭提供安全衞生的居所,亦減輕他們的租金負擔,讓他們可以累積社會資本。已投入服務的過渡性房屋(5 215個單位)連同已撥款興建、並預期於2023年底前陸續入伙的項目(15 098個單位),已有逾2萬個單位。

我們去年6月底推出為期3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向現時非居住於公營房屋、沒有領取綜援、輪候公屋超過三年及並未獲得首次編配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截至今年5月底,我們已向約74 500個合資格申請住戶發放合共約16億元現金津貼。劏房租務管制的新法例亦已於今年1月22日生效,為劏房租客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包括為期4年的租住權保障、限制續租時的租金加幅,以及禁止業主向租客濫收公用設施費用,如水電費等。

過去數年,香港經歷多個史無前例的挑戰。2019年下半年,我們經歷黑暴虐肆的動盪,反中亂港份子破壞公共秩序的衝擊,鼓吹「港獨」、「自決」,意圖藉選舉奪權,全港市民一同受害。在中央果斷落實標本兼治的《港區國安法》,及後又透過完善選舉制度,依照國家《憲法》履行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讓香港迎來由亂轉治的局面。

疫情期間,我們充分感受到國家對香港的關愛,香港只要有求、內地必定有應,抗疫方艙迅速就位,內地醫護來港馳援。中央亦確保內地供港抗疫物資無缺,包括鮮活食品、其他生活必需品、生產物資,以至醫療用品,都源源不絕供應,讓全港市民可以無後顧之憂。

從回歸祖國一刻開始,香港進入了新的時代,開啟了新的航程。過程中雖曾遇到困難挑戰,但廿五年來,祖國一直是香港最堅強後盾。只要我們能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在落實《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後的今天,我們定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只要以民為本,不忘初心,我們將可迎來更輝煌的歲月。

(原文於2022年6月24日之香港商報刊登)